寬下去計劃|想編一本挑戰尺度和道德邊緣的雜誌!陳陸寬的雜誌觀點

寬下去計劃|想編一本挑戰尺度和道德邊緣的雜誌!陳陸寬的雜誌觀點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8.06.2014

「品味」這兩個字經常被陳陸寬掛在嘴邊,而品味的養成,除了關乎生活的複雜度和歷練,閱讀——自然也是提昇品味能力的路徑。陳陸寬從年輕時便逐漸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加上開餐館之前,曾經擔任過雜誌編輯,在雜誌出版業打滾過好一陣子,因而在印刷出版、內容製作上拉開了比一般台灣人更寬廣的想像。

陳陸寬每個月必定會翻閱的雜誌,是 Bon Appétit、Food & Wine 和 Monocle,有時也會視議題而讀一讀《時代雜誌》(Time)和《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男性雜誌方面,則是固定會看 Port 和英國版的 GQ,另外也會看風尚雜誌 Dazed and Confused,而早年待在雜誌社的時候,如 Casa BRUTUS 一類的日本雜誌,也是重要的養分來源。「除了那些,偶爾也會穿插買一些怪雜誌,可能是我沒看過的啊,或是心情不對勁時,就會買一些搖滾、藝術和攝影的雜誌,純粹想花錢。」

檢視一本刊物的時候,無論是實體或數位的,陳陸寬最重視美術的呈現,他認為藝術感反映了編輯團隊的品味,關係到讀者要不要買來收藏或是把它加進網站的書籤頁裡。文字內容方面,則牽涉持續力,消費者也許會為了漂亮的裝幀設計而買個一、兩冊來收藏,是否會定期掏錢購入或關注,則考驗了編輯是不是陸續端出深度、廣度兼具的議題。

「但是台灣的雜誌現在連藝術感幾乎都不成立,所以就不容易做;國外的雜誌有些藝術感不錯,持續力卻不夠,很難找到新的議題去企劃和執行,像 Kinfolk 這樣的期刊,我一直覺得它的壽命不會長。類似像那種標榜深究食物的雜誌,我以前最喜歡的 Gourmet 就倒了,Bon Appétit 有換過老闆和編輯團隊,所以現在很好看,但是以前超難看,它承接了一些我們對老雜誌的美好想像,而且他們的議題都做得很深,藝術層面也顧及,你現在就會一直買它就對了啦。」

而畢竟在雜誌業待過,陳陸寬多少有些感嘆這一行在國際上的落後,資本不足、人才欠缺流動,都是造成台灣的雜誌產業十幾年來沒有顯著進步的主因,即使是許多國際大雜誌的中文版,也會因為相關產業發展得不成氣候,而顯得差強人意。「我覺得某些時尚雜誌經常拍得不夠好,不只是編輯企劃有問題,攝影師應該也有問題,台灣的攝影師可能怎麼拍,都會讓人知道是台灣人拍的,因為我們的光線和空氣這些環境體質就是不太對,然後造型師也不夠前衛,所以我們做 fashion shooting 很困難,但是國外的產業面基本上很高也很深,有些題目不管你發多少預算,都可能會賭到一點什麼。」

儘管在台灣要編纂、發行一本刊物相當不容易,更因為消費群和市場逐漸萎縮,使得整個產業的作風趨於保守,但是如果撇開這些現實面不談,而能夠隨心所欲地製作一本刊物的話,陳陸寬有他自己的想法。

「它一定是一本生活雜誌,全世界的雜誌到最後都在做生活雜誌,所以它必然是 kind of life magazine,但是誰的生活,就不一定了,可能是我期望的生活,也可能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或是我設定的那種最脫序的生活。不過無論如何,在藝術層面上,一定要抓到人性的弱點,一定要搞情色,封面設計感要夠硬,內容上也要挑戰尺度和道德邊緣,台灣其實缺這種雜誌,雖然這種雜誌相對來說,不一定會比較賣,但是會有塑造議題的能力。總之,我會走比較偏激的路線。」

 

延伸活動:
【生活構成要件】六月:關於她們的現場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周項萱
撰稿周項萱
攝影潘怡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