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快門之外的事:《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專訪張雍

按快門之外的事:《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專訪張雍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6.03.2014

攝影史上的第一張照片,是法國人約瑟夫.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於 1826 年以長達八小時的時間,所拍下的農村光景,儘管直到 1839 年才由同為法國人的達蓋爾正式發明攝影術,但是這張耗費了八小時才完成的 "View from the Window at Le Gras",依舊可視為攝影的開端。

目前定居斯洛維尼亞的攝影師張雍,在 2013 年底出版的新書《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中提到:「我想像尼埃普斯當時等待光線進入相機的那八個小時,一定是攝影被發明以來最迷人的一段時間。我好奇他在這段不算短的等待期間,是否來回踱步於相機後邊並暗自慶幸終於找到更快速的方式來記錄眼前的世界⋯⋯1826 年的相機沒有液晶螢幕顯示方才拍到的畫面,甚至沒有快門鈕,更沒有隨拍隨分享的按鍵,但攝影的樂趣卻是那樣單純而且直接。」這段關於十九世紀初的遙想,隱隱透露著張雍看攝影科技演變至今的些許無奈,當拍照成為一件容易的事,人們是否不再關心如何拍一張有靈魂、有內容的照片?

出版第四本攝影文集,張雍調皮地在發想書名時下了點詭計:「台灣人的問題是,大家都去找工具書,當然這並非一夕造成,我還在上學時也是每天揹著參考書,但那種書你不會留下來啊,那是為了考試用的,時效一過就扔掉。而我的計謀是讓大家錯以為『新的工具書出來了』,要成為攝影師,你得怎麼做?希望能引起大眾的好奇心,起碼會在書店拿起來翻一翻,明白我講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誠如張雍所言,「慢」的哲學遍佈於新書,要拍好一張照片,技術和器材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或最大的樂趣所在,卻是許多所謂的攝影愛好者最在乎的。本書收錄了張雍在歐洲第一個十年(2003—2013)間的生活影像,有的以底片捕捉,有的以手機隨手拍下,無論使用哪一種器材,張雍認為這完全不影響人們認識作品背後的故事:「有些人會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一定要知道你用什麼手機、哪種 App,但就算用了一樣的器材,換了一雙眼睛或截然不同的生命體驗,拍出來的也不會一樣啊。」

按快門與攝影不該混淆

台灣的教育體系裡並不存在著完整的攝影教育,當年輕學子進入高等知識殿堂都難以獲得學習攝影上的協助,更遑論在基礎教育中見著攝影的蹤跡,張雍感嘆:「國、高中老師根本不敢教攝影,因為攝影的本質與台灣現行的教育型態完全衝突,如同我在書裡提到的,為了方便管理,我們從小到大都只有號碼,但西方會鼓勵你去認識自己,雖然可以理解為不同文化間的差異,但我們就是在這之中被犧牲了。」正因為缺少了整體脈絡的影響,多數台灣人面對攝影的態度就像學習其他技能一般,只希求功效和速成的方法,攝影成了科技的附庸,人們只想買一台會幫你拍出好照片的相機,卻沒有興趣更沒有耐心先試著看清並理解眼前的世界。

「攝影不是困難的事,我拿一台相機給黑猩猩,牠也能辦一個展覽,但是大家似乎把『按快門』和『攝影』搞混了,這兩件事不該混在一起看。相機越來越進步,一秒鐘拍七張、十張、二十張,難道你不會好奇,到底是我在拍照,還是這台相機在幫我拍照?現在手機有一個新的功能是,你到人山人海的觀光區拍照,先用這個 App 拍一個空鏡,再拍你的朋友,最後按一個鍵,後面那些人就不見了!那些設計師、工程師努力設計這個軟體也不容易,為什麼要做?因為有市場和需求,但我真的被嚇到,原來現代人看待攝影是這樣,什麼時候走到這一步了?那個人會影響你嗎?你在那邊,他也在那邊啊。我覺得慢慢有這種很霸道的心態出現,照這趨勢發展下去會變成什麼樣子,我不敢想像。」

從不做安排的事情

日前,英國雜誌網站 Newstatesman 的專欄作家訪談了幾位與時尚攝影師 Terry Richardson 合作過的模特兒,揭露了許多 Richardson 輕佻對待被攝者的行徑。當攝影師手上舉著象徵利器的相機,便已建立了與模特兒位階不對等的關係,這時手操生殺大權的攝影師更應該謹慎以對,而非濫用自己的權力。

我們幾乎不曾看張雍發表過編導式的作品,他就連接拍歌手張惠妹唱片形象照,也都盡可能地讓對方展現自己最舒服的狀態。翻閱他新書裡上百幀的照片,不若他的文字那般幾經琢磨,這些影像給人一種不假思索、非常直覺的放鬆,無論是凝結在瞬間的動態,抑或悠遠深長的靜態,全都讓人感受得到攝影師如何尊重那當下出現在他鏡頭前的人事物。

「我從來不做安排的事情,也許一次或兩次吧,可能拍家人的時候,把桌上的東西拿下來,否則我通常不會編導,因為我覺得那是留待以後拍攝電影用的作法。我看一張編導式作品的標準是,儘管所有的呈現都是演戲、都是安排,但我還能不能看到那位模特兒身為他自己時的一部分?很多令人不舒服的情況是,你看到的是那個攝影師的 ego,為什麼一定要把衣服脫掉,才是裸體呢?在相機後邊發號施令的權力絕對不能濫用,而攝影棚又是一個特別的場域,模特兒在裡頭任你擺佈,你既然要賦予對方一個新的 identity,那麼處理時必然要比你在路上街拍或是紀實攝影,小心得更多。攝影師的觀察與演繹,不應該與木偶師的技藝混為一談。」

IMAGE

張惠妹 R U WATCHING — 專輯封面影像 © 張雍 Simon Chang 2011

 

張雍對於被攝者的看重,也展現在他操作相機的時候:「我們看到太多人拍完之後馬上刪除,但你怎麼能擔保十年後不會後悔?也許收工的隔天就後悔。我也跟學生說,你絕對不在拍人像時,在現場刪照片,如果今天你是被拍的人,看到攝影師在拍攝當下就刪你的照片,會有什麼感覺?這舉動等於是把那個人殺掉,如果是我看到,就會有非常強烈的想法:你在乎的是你的照片,不是我。可是沒有那個人,你不會去拍那張照片啊。我覺得數位的問題是,它把攝影師的 ego 無限制地擴大了,我可以在現場讓那個片刻消失,讓這個人不見,然而攝影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

在路上拍照時,難免不慎拍到陌生人,又也許某些陌生人就是你想要記錄的對象,面對這些情況時,張雍告訴自己必須做一項練習:拍完之後慢慢放下相機,向對方點頭示意,讓他感受到你在乎的是他這個人,而非那張照片。「很多攝影師拍完眼前的人物,接著馬上本能地低頭察看顯示螢幕裡的照片,但那是活生生的人站在你面前耶。我們不應該把拍照這件事看得那麼重要,因為到後來大家就會討厭攝影師,會認為你是來偷東西的,但我不是啊,我是真的心存感激,你在那裡,被我看到,我要讓你知道。這沒什麼好害羞的。」

IMAGE

新年 北投 © 張雍 Simon Chang 2014

 

生態保育區與鴉片館

張雍經常提起一個觀念:「故事不在遠方」,觀看他的作品,確實能強烈體會到他澈底實踐自己的信念。他拍妻女、拍親友,拍攝每一寸你不認得是哪裡、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但卻與他息息相關的生活風景,而儘管這些影像訴說著與你無關的故事,你也必然能從這些日常又帶點魔幻的畫面中,打撈起一些已經被遺忘或忽視的記憶。

這或許是為什麼張雍無法理解攝影之於某些台灣人,變成一種必須遠走他方或前往特定地點才能進行的儀式。「我覺得台灣到處都有很多題材可以拍,前陣子去華山文創園區,離那兒不遠處齊東老街的窄巷裡,我看到一位老太太在一樓店面織圍巾,另外還有那種老式牛皮座椅的理髮店,故事都在那裡,但你沒有看到攝影師,因為攝影師都在華山裡面,看到這種情況真的會生氣,沒有要你去高雄、去屏東,故事就在兩百公尺外的地方。我覺得文創園區就像野生動物保育區、像租界一樣的概念,好像只有裡面才算是文化,外面的都不值一提,但其實是相反的啊。」

IMAGE

三道濟 斗南 © 張雍 Simon Chang 2014

 

2013 年台灣人選出年度代表字是「假」,反映了這座小島多麼喜愛裝模作樣,闢設了一座又一座文創園區,彷彿他們真的看重;獲選僅有一名參賽者的世界設計之都選拔,便沾沾自喜。然而當張雍參與威士忌酒商邀請攝影大師 Elliott Erwitt 來台的活動時,卻聽聞主持人將知名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翻譯為「一本雜誌」,不禁令人感嘆台灣在各項文化藝術——特別是攝影——的發展上,還有長遠的路途等在眼前,而假裝一切繁榮美好,並不會帶來改變。

「太舒服的地方,要針對嚴肅的議題來交換意見,機會十分有限。我覺得許多所謂的文創咖啡館像極了有空調、可以上網的鴉片館,今天如果我是台灣的敵人,輕易就能把這個國家搞垮,只要想辦法輸入更多有意思的手機,更多美食,更多亂七八糟的綜藝節目,而我現在說的這些,在台灣已經發生了。我之前去台中辦一個工作坊,提早一天搭最慢的電車去勘景,每一站都停,非常舒服,回程的時候經過大甲溪,夕陽很美,但車上每個人都在滑手機,在看綜藝節目、上臉書打卡,沒人欣賞。」當生活中最昭彰的美都被人們忽視,這個國家談什麼文化和美感的培育呢?

「說完實話,趕快跑掉」

張雍的真誠,一如他的攝影作品沒有多餘的矯飾,或許是離開台灣已久,更能旁觀者清地直指問題的核心,他也玩笑說:「捷克人有句諺語『你要說實話,說完實話趕快跑掉』,我覺得我的角色很像這樣,因為沒有長居在此,我就講實話啊,也不能拿我怎麼辦。」而我們都知道,在台灣,身披「看不見的新衣」的人太多,誠實道破真相的小孩太少。

離開十年,投入攝影,讓三十幾歲的攝影師免於台灣社會對一個年輕人進行殘酷的現實洗禮,張雍認為十年前的自己還在,彷彿是過去和現在的自己一直並肩前行,嘗試各種可能。「這段經驗讓我沒有變得那麼世故,某程度而言,我是幸運的,我打從心裡感激,沒有在同一位置單走一條線,我拍過電影,拍過劇照,也拍過歌手但不是專職做這些事,純粹是一個透過影像說故事的人,當然我什麼都得做,還是得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可是我沒有將自己侷限在一條固定的『生產線』上,這讓我保有我的童心,藉由攝影,維護我心中很單純、對眼前事物總是好奇的那一塊。」

華人社會對於成功的解釋總是單一,對於各種事情講究效率,我們經常被要求在某個年紀達到某項目標,卻鮮少想過那未必是適合自己的時程表。《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是攝影師張雍經由長時間積累出對攝影、對生活的想法,如果你攝影,將會從中獲得比工具書更有用的幫助;若你並無興趣舞弄相機,那麼嘗試理解張雍的生活哲學,放慢速度、放下手機,你將發現人生沿途有更多值得追尋的風景。

 

《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

作者:張雍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3 / 12 / 7

#張雍 #攝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周項萱
撰稿周項萱
攝影潘怡帆
圖片提供張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