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菜的時候,我們能說心裡話──不務正業男子 Ayo (與家人)的誠實便當

一起做菜的時候,我們能說心裡話──不務正業男子 Ayo (與家人)的誠實便當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1.07.2019

他曾經是全班最快樂的小孩。在午餐時間,當全班拿著餐盤、排隊領取營養午餐,只有他擁有媽媽一早現做、親自在中午送來學校的熱便當。後來媽媽成為老師,不再能幫他準備便當;艱苦的課業也掩蓋了童年的甜美。長大以後,美好的記憶卻讓他成為一個做便當的自由料理工作者。他就像他手中的台味便當,簡約素雅的便當盒內,溫熱、繽紛、深情,在傳統與草根之外,又多了一份他獨有的細膩整潔。

不務正業男子 Ayo 出版了第一本書《台味便當》。從最早在 Instagram 上 PO 出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每日便當菜色,到如今在新書裡整理了他依循成長記憶做出的便當料理,Ayo 為讀者端出他從事料理工作十年的豐收成果;透過出書的契機,他也回顧自己曾經不願面對的過去。今天 Ayo 卸下廚房圍裙接受訪問,道出自己成長路上的酸澀感觸與鹹甜滋味。

在食物中找回家的味道

「我必須仔細記錄外婆一字一句口述的食譜,包含生鮮食材的規格、調味料的品牌、步驟的順序等。不過,最難的部分,是火候的掌握,那都是經驗,真的是要經過了好一段時間反覆的試驗,才能做到最接近當年那個熟悉的味道。」——《台味便當》

《台味便當》是 Ayo 爬梳記憶的旅程。他輕輕記下童年與成長間的家庭記憶,也在一次次的調味中校準自己。寫在媽媽的送便當時間落幕後,那些美味食物底下,也有天然的成長痛,回首波折的童年,Ayo 說:「我小時候過得並不快樂。」

當時的他,是一個從小被爸媽送去學才藝,練鋼琴、練畫畫的孩子:「學畫畫是為了要考美術班。結果竟然差了零點六分!我學了很久!就因為素描,差了一點點。好!我就從此放棄畫畫了。後來改學薩克斯風,因為那時候國中有一個管樂班。我學到國一,要去考,結果那年管樂班停招,改成英文班。我也就從此放棄學薩克斯風。」

好多年前的事,如今回想起來他依然激動,「我想說怎麼會這樣?花那麼多時間學這個東西,就這樣沒了?」受到打擊的他開始懷疑人生,我問他之後還有在碰這些樂器嗎?沒有。他秒答。學才藝沒有帶給他快樂。對他而言,付出這些心力只是為了得到認同。在人格與自信心養成的童年裡,Ayo 與自信錯身而過,此後的青少年歲月,他都與任何鼓勵無緣。因為挫折經常,導致他愛玩、不愛念書,也與家人產生疏離:「那時候開始變得跟家人比較不親密,會逃避跟家人相處。」是怕他們失望嗎?「一方面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覺得有距離的相處是有美感的。」

 

拖著一段和家人漸漸拉遠的距離,高中畢業的 Ayo 來到台北念大學。十九歲的他,在打工的西餐廳找到了自己對料理的興趣,一年之後卻被學校二一,又禍不單行地碰上車禍,因氣胸而住院。住院期間發生了兩件事、促成他生命的轉捩點:第一,他決定轉學就讀餐飲管理,從此走上餐飲之路;第二,探病的母親帶來菠菜排骨粥,讓 Ayo 嚐到了母親反覆煎熬的愛子之心,這道菠菜排骨粥後來也收入了新書《台味便當》,略帶難為情的姿態,記下看見媽媽為自己焦心的愧疚。料理重新拉近他與家人的距離;讓他從愛玩的小孩,轉變成不想讓家人擔心的大人;或許也為幾年後 Ayo 開始和家人學做菜、修復家庭的破口,埋下伏筆。

「開始學做菜之後,我常常在聊天的時候問家人哪道菜怎麼做、有什麼好吃的訣竅。在這樣的過程裡,我跟家人之間的關係也慢慢拉近。」Ayo 緩慢回憶著,「成長過程中和家人的衝突,造成一些我們情感上的破洞。但家人看到我在做這件事(跟家人學做菜),都還滿支持我的,我也有機會去多談一些以前我不敢談的事情。」做菜與出書,成為 Ayo 修補關係與表達情感的方式。他在料理中找到自己,也找回沉寂多年的親情。「我用一個故事,把我想要對他們說的話塞進去。我相信他們感受得到。」

那麼家人看完書有什麼反應嗎?「他們很多都哭了欸!因為書中很多故事,會掀起他們的一些回憶吧,也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珍惜的。」

以父之名的料理

「我從來沒和爸爸說他燒的菜好吃,可能是他對身為長子的我要求特別嚴格,所以我總是帶著一份畏懼。不過每次這道紅燒小卷出現時,我總會要求多添一碗飯,我想這樣他應該就明白了吧?」——《台味便當》

在〈菠菜排骨粥〉與其他篇章裡,我們經常看見 Ayo 母親做菜的身影,也能感受到他對母親的感謝與愛。相較之下,父親在書中鮮少出現。我們只能從〈紅燒小卷〉的故事中略窺長子與嚴父之間隱忍的相處模式。他說自己悶騷,很ㄍㄧㄥ。對家人的愛,用出書來偷偷表達。爸爸也很ㄍㄧㄥ,默默買了四十幾本他的書捧場。他看到,只說了聲謝謝,打哈哈混過去。不過在訪談裡,他提到更多的卻是父親。聊到父親四處宣揚兒子出新書的事,他一副哭笑不得的樣子。

「那天我們去參加表弟婚禮。明明就是表弟的婚禮喔,他還拿一杯飲料,到親友桌來敬酒,說我們敬這位——不務正業男子 Ayo!我想說哇你砸場啊⋯⋯就一直白眼他。Hello??今天不是什麼新書發表會好嗎!我只好一直說好謝謝大家~謝謝支持~」

雖然無奈地說著望你牽成,但能得到父親的鼓勵,Ayo 嘴角露出不自覺的笑。「我朋友就說,你爸嘴上說什麼兒子不成材,他心裡其實是很認同的。」一對嘴上說不要、鬧彆扭的父子,透過這本書,看見了彼此的關心。

從小因父親的嚴苛而害怕,Ayo 內心很渴望可以拉近與他的距離。生命中最靠近向父親表白的一次,是在大學畢業典禮時。那時的他,已經經歷了國高中時期的不順遂、在經濟系被二一、氣胸住院,終於轉學到餐飲管理科系、找到自己的志向,讀到畢業、上台受獎,這麼艱困也是一路走來了。「當時我只有一張票可以邀請別人來,我就給他。」

「上台領完獎之後,回到座位區,看到我爸站在那裡,我就哭了。從小到大,我一直讓他很擔心,沒什麼可以讓他驕傲、拿去跟別人說嘴的。那個時候我就覺得,終於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他比較放心了。」

說話時他看著我們,眼神卻彷彿聚焦在某個遙遠的畫面上。他一邊凝視那個畫面,一邊說話,聲音變得濁濁的。

便當蓋下,不嫌多的情感

在畢業典禮上安放父親期望的 Ayo,總是擔心自己無法帶給別人什麼,就像每位將便當盒塞滿的母親(或父親),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回到新書《台味便當》,他也不希望這本書被視為單純的工具書。在食譜的功能之外,他更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觸發讀者內心的記憶。

「現在的資訊流動那麼快速、大家那麼忙碌,很多事情其實一下就被忘記了。但透過料理,有些事情會慢慢加深在你心裡,很難忘記。」

訪問時這本書賣到二刷,稿子寫完時聽說三刷了。一篇篇動人的料理故事,為這本書贏得亮眼的成績。「很多讀者跟我分享他們自己的故事。有人說以前會把媽媽準備的早餐丟到學校垃圾桶,看到書裡藏便當的故事就哭了,覺得自己很不懂事。」

「有一次,媽媽發現我藏便當菜的行為,直盯著我問:『如果不喜歡吃,可以跟我說,但為什麼要藏起來呢⋯⋯』我低著頭什麼話也不敢說,只見難過又傷心的她默默把便當盒裡的剩菜倒進了廚餘桶,然後不發一語的走回房間。」——《台味便當》

六、七歲的記憶,Ayo 在書中描述得歷歷在目。曾經讓媽媽傷心的他,現在也站到砧板與炒鍋前,唯恐不夠用心地製作每一份餐盒,甚至踏出料理的舒適圈,開始嘗試更全面的餐盒設計:前陣子,他與貓下去敦北俱樂部合作「#Ayo治癒妳的MondayBlue」餐盒,就是先構想出完整的主題,結合便當菜式與口味的設計,最後用故事將餐盒進行包裝與行銷。工程浩大的企劃,回應了 Ayo 的焦慮:「我以前會覺得單純做料理、拍拍照就好了。很堅持。但是我發現,這樣很難去說服別人。」

在好吃之外,能不能帶給吃的人更多的印象與感受?透過餐盒的製作販賣,他想要傳遞一個完整的情境給打開餐盒的人。就像在新書當中,他以一段段故事帶出一道道料理。有了情感注入,食物便不再只是食物。不務正業的煮夫 Ayo 不只做菜,也不斷將這樣的心念,塞滿到料理當中。

台味:發生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我認為的台味是,只要是在台灣這片土地上長出來的味道,在這個島上發生的故事,都可以被包容在台味裡。不論各種食材、移民、殖民因素。我們是很多元的。」

有著江蘇省籍的媽媽和台灣爸爸的 Ayo,從小吃著紅燒肉、粉蒸排骨、回鍋肉等等不同菜系的食物長大。也因此,當他成為料理人、學習西餐之後,對家鄉的「台味」做出了特別自由的解釋。

「一開始我會擔心,這樣說會不會被人挑戰、覺得我講的料理不是台灣味。但我會採取一個比較開放的態度。像是我們一般說的眷村菜、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以後的外省口味,他們的味道在台灣都有再經過轉換;譬如豆瓣醬,就不是傳統四川郫縣的那種豆瓣醬。所以對我來說,這些包容很多性質的味道,就是台味。」

之所以能有這樣開放的心態,可能也來自飲食文化同樣多元的家鄉基隆。他說:「在基隆,你可以看到整個台灣的樣子,至少,可以看到整個台灣北部的樣子。」

Ayo 是基隆小孩,從小在雲雨繚繞的港市長大。在書中我們能撿拾到一些他的基隆記憶:夏日的小卷、午後雷陣雨、俗擱大碗的咖啡簡餐店。這些童年經驗,也幫助定義了他心目中所謂的「台味」。

「我覺得基隆很可惜,它是一個有深度文化跟咖啡館文化的地方。曾經很繁榮過,是交易量很大的港口。在基隆你可以看到一個很明顯的面貌,包含日本殖民文化、庶民小吃……」談到基隆的處境時,他的語氣不無感慨。但聊到基隆的傳統小吃,緬懷之外又有點興奮:「我覺得吃的東西影響我比較大,像他們有很多魚,跟一些魚類的加工品像是魚丸啊竹輪。喔還有乾麵,基隆的乾麵就是跟外面不一樣。」

哪裡不一樣?「我來台北之後超級不適應。因為台北的乾麵幾乎都是……下地獄的那種。我會想說你這是在吃什麼乾麵!?這是湯麵吧!沒有韌度,湯湯水水。」在座台北人瞬間被亂槍橫掃,馬上想到他對便當菜乾濕分離的堅持。看來不論台味與否,Ayo 有個更高的原則要奉行,不好吃就拉倒。

不過抱怨之後,他也幫台北洗白:「台北也有好吃的乾麵,在一些曾經繁榮的舊城區,像是大稻埕、萬華那邊。我覺得一個曾經繁榮的地區,一定能發展出很棒的飲食文化,東西不會難吃。那邊各種東西都會有,包含台灣人愛吃的豬內臟,這些地方都會處理得很好。」

不論故鄉基隆或現居的台北,這些扎根在台灣的飲食文化,都將會開枝散葉,成就台味的密林。這種味道或許無法被一言以蔽之,但 Ayo 知道,當他聞到家的味道,那也就是台灣的味道。

繫好鞋帶,再出發

聽 Ayo 從憂鬱的年少時期,一路回顧到現在出書獲得肯定,我們笑說他真是浪子回頭。「我不到浪子吧!我也不是歹囝,只是愛耍(ㄙㄥˋ),就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講到越來越沒自信的時候他的聲音也漸漸 fade out。「現在會覺得,就是要誠實面對自己吧。像我在書的後記提到自己患得患失,其實我到現在還是,就是愛面子,比較不能接受失敗,覺得扛不起失敗,就寧可不要做。但現在我快三十歲了,看到身邊這麼多優秀的工作者,我也想讓自己更強,不願意再在同一個狀態裡轉圈圈,要想辦法突破自己。」

Ayo 在寫書的過程裡,逼迫自己正視曾經逃避的過去,將年久失修的關係重新修補;現在的他,也以更勇敢的眼光眺向未來。聆聽自己的聲音、走出巨蟹座小劇場、說出自己的想法,是他給自己的課題。話雖這麼說,但喜歡參考多方意見的他在訪問中還是讓我們捏了一把冷汗。訪問最後我們出了一道題目給 Ayo:「如果說每道料理都有自己的性格與特色,你覺得什麼料理最能夠代表你?」他一聽馬上大呼好難!然後反問我們,要我們先回答。

一旁的攝影師忍不住仙女下凡來點名,幫在場每個人都取了一個食物名。連 Ayo 也無法倖免,被莫名其妙命名為牛丼。沒想到他聽著聽著,竟然還差點被說服了。我們連忙在他變身牛丼之前要求他自己作答。經過一番沉思,他也終於給出了屬於自己的答案:「我覺得我滿像薑燒牛肉的吧。」

樸實、耐吃、濃郁、帶點辛辣。這是他為自己下的註腳。他特別說明,辛香料能代表他性格裡的那份躁與激進:「我以前看不爽的事情都直接講出來,得罪很多人。後來成為自由料理工作者,要經營自己的品牌形象。尊重別人也是保護自己。一直去批評別人,我不會過得比較好,他也不會過得比較糟。那何必呢?只會讓人覺得自己是一個愛說別人壞話的人。」

 

憤世已去,但稜角還在,切細拌炒後的中薑,不失脆度與辛辣,也逐漸溫和軟化。正是這項關鍵的特質,讓牛肉擺脫了平凡與膩口,成為耐吃的美味,也讓他踏實而不失叛逆地,長久走在料理路上。

訪問結束後,我們準備前往大稻埕進行平面拍攝。出發前他為了鞋帶過長、不知怎麼綁才好看而苦惱。編輯跟經紀人圍在一旁幫他出主意:「不然你把鞋帶塞進去?」「可是我喜歡讓鞋帶露出來。」他說。

最後他終於綁出一個令他滿意的樣子,站起身來。將自己的想法與身旁的聲音收妥束好,他已經準備好,可以往下一個目的地出發了。

採訪後記:Ayo の 動漫推薦時間

料理之外,Ayo 也有一顆宅男心,他很喜歡看卡通動漫,我們於是請他推薦。「《食戟之靈》有看過吧?裡面有一群超人,要參加一個料理大賽。很~好看。而且它會有很多食物相關的知識,那些都是真的!他們有團隊專門在考究。我就會被它吸引啊,覺得學到很多東西。」

說著說著開始歪樓:「而且裡面的人物,吃到好吃的東西,衣服就會爆開。所以你會看到很多裸體的男生女生。就是,有點色,又不會太色。」他講色這個字的時候,語氣裡加了似笑非笑的重音,給人一種高中男生的可愛感。後來我上網去查影片,瞬間就懂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了。

 

《台味便當》

 

 

 

 

 

作者:不務正業男子Ayo
出版社:高寶出版
出版日期:2019.05

#台味便當 #Ayo #飲食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馬揚異
撰稿馬揚異
攝影王晨熙 hellohenryboy
服裝協力WISDOM
責任編輯李姿穎 Abby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