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情仇.蘇格蘭

愛恨情仇.蘇格蘭

作者林冠文
日期18.01.2011

搭配音樂:孟德爾頌:蘇格蘭交響曲
( Mendelssohn: Symphony No.3 in A Minor, Op.56, "The Scottish" )

屈指算來旅居英國蘇格蘭(Scotland)也過了三輪寒暑,但仍難完全瞭解英國人的內心世界。所謂的英國人定義複雜,在英國這個崇尚多元文化社會結構的國家,一種馬鈴薯泥( mashed potato )養百種人。理性上,對於一個國家的人民,我們應該盡量擺脫對其刻板印象的描述,但近代民族國家( Nation State )的形成均源自共同意志與信念的聚集,傳統上許多人因此簡化英國人為紳仕、淑女的象徵就是一例。在愛丁堡的這幾年,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愛恨情仇,不同文化背景、歷史傳承、語言文法的我,有時像霧裡看花,只能瞎猜、臆想蘇格蘭朋友言行舉止背後的情節。

最高守則就是千萬別把蘇格蘭人( Scottish )與英格蘭人( English )混為一談,稱呼他們為同一種人(不確定時就稱英國人 British 或 Briton 最安全)。蘇格蘭如何加入英國(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的歷史故事上溯西元 1603 年,當時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 James VI )同時繼承表親「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皇位也成為英格蘭王時( James VI & I ),這兩個糾葛數代的世仇國家漸漸從皇權統一走向國家統一,然過程竟也耗時百年。      

IMAGE

蘇格蘭皇家紋章: 1707 年統一前蘇格蘭王國皇權象徵。(插畫:高千敏)

歷史上英格蘭王曾發動多次血洗蘇格蘭首都愛丁堡的戰爭,兩邦之間的仇恨並不僅止於搶錢、搶糧、搶女人,而是動則抄家滅族的血海深仇。 1544 年,英格蘭王亨利八世( Henry VIII )試圖強迫蘇格蘭僅六個月大的瑪利皇后( Mary Queen of Scot )嫁給他的兒子,來達成統一的企圖失敗後,一怒之下發動英格蘭軍隊,一把大火燒掉大部分蘇格蘭首都愛丁堡的建築,即為蘇格蘭歷史上的一頁悲劇。

也因此,數百年來並不是所有人都買單「統一」這樣的安排: 1997 年蘇格蘭人公投(支持: 74.3% ;反對: 25.7% )並隨後獲得英國執政的工黨( The Labour Party )支持,重新恢復自己獨立的蘇格蘭國會( Scottish Parliament  ),擁有地方事務包含部分稅制,以及過去就與英格蘭各成系統的教育治理權,這段政治分離過程英國人稱之為「蘇格蘭權力下放」( Devolution for Scotland )。                     

IMAGE

荷里路德宮:英女王於蘇格蘭的正式行政官邸, 每年夏季的第一週女王必定在這裡見客、召見蘇格蘭國會首相。 1498 年蘇格蘭王詹姆斯四世所建, 內保存蘇格蘭著名的瑪麗皇后起居房舍。(攝影:林冠文)

最近英國政府為了財政赤字大砍未來幾年度的預算,根據經濟學人雜誌( The Economist, 28th October 2010 )的說法,蘇格蘭財政預算雖僅會受其影響減少 6.8% ,但鬧獨立的聲音還是大了起來。 2010 年十月底的民調顯示: 34% 受訪民眾支持獨立、 50% 反對。支持獨立一派提及位於蘇格蘭境內的北海油田、蘇格蘭高地的風力、歐洲最佳的潮汐能發電海岸,還有英國到處買得到的蘇格蘭好水,獨立後賺錢可以不用與英國其餘地區分享,據此主張獨立。然而,事實上有些新興能源賺錢的商業模式仍只停留在想像階段。鄰居愛爾蘭( Ireland )獨立後, 1995 年至  2007 年間耀眼的經濟成長被稱為「凱爾特之虎」( Celtic Tiger );不過,其近年來的財政窘境反被拿來作為蘇格蘭不可貿然獨立的證例。比較實際的評論認為,這只是蘇格蘭向英國政府、倫敦西敏寺國會( Westminster Parliament )施壓不得大砍地方預算的時機、手段。     

IMAGE

蘇格蘭國會大樓:西班牙名建築家 Enric Miralles Moya 的遺世之作, 2004 年由英女王開幕使用。(攝影:林冠文)

身為台灣人的我,暫居在蘇格蘭這片有統獨爭議的土地上,也不禁想起在地球另一端的敏感政治。歷史上,蘇格蘭統獨是被當時位居蘇格蘭國會多數的地主、財團代表決定,而非由人民。一開始蘇格蘭國會強烈否定合併提議,但英格蘭人威脅這些財團代表、要員,若不簽署合併法案,就要限制蘇格蘭出口到英格蘭及其殖民地的貨物量,這對視英格蘭聯邦為第一大出口地的蘇格蘭將會是一大經濟重傷,合併是以商逼政的結果,  1707 年兩國因此簽署合併法案( Acts of Union )。從此而下,蘇格蘭 300 年來常做著獨立的夢,堅持自己與英格蘭 人不同;英格蘭人也對蘇格蘭坐領不符比例的中央預算分配款數額頗有微詞。在運動比賽時,蘇格蘭人會因為英格蘭輸球而大肆慶祝,即使贏球的是他國隊伍。

於是,當我將台灣小島複雜的政治心結套上英倫劇本,漸漸心領神會了他們的矛盾。前些時候「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吵的沸沸揚揚時甚至還讓我有些不寒而慄。憶及 2010 年八月十日施明德先生於台灣六大報紙刊登的「緊急呼籲」,分析 ECFA 第 16 條片面終止條款所隱含的中國對台灣「以商逼政」的潛在危機,心有所感。或許,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應再多瞭解一些歐盟模式,為將來可能的選項預作準備。

歷史,總能帶給我們啟示。在惶惶不安的時候,放著孟德爾頌的「蘇格蘭交響曲」,一杯蘇格蘭威士忌( Scotch )與金門陳高乾杯對飲,或許才能略解心頭那種禍福難言的惆悵吧!

「蘇格蘭獨立,英格蘭『肯定將失去一個壞脾氣的房客,但多了一個好鄰居』。」
「我認為關係平等,相比依靠某一方更好。」

——蘇格蘭國會首相薩蒙德

「蘇格蘭國家黨爭取獨立,會令『英國巴爾幹半島化』。」

——前英國首相布朗,蘇格蘭人

延伸閱讀:創意之心.愛丁堡 

#荷里路德宮 #詹姆士六世 #馬鈴薯泥 #蘇格蘭 #愛丁堡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文字林冠文
攝影林冠文
插畫高千敏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