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膠卷|天使的故事

城市膠卷|天使的故事

作者張硯拓
日期28.10.2013

天使的象徵是翅膀,天使的姿態是擁抱,天使的意念是飛翔,天使的心聲是守候。

在英格蘭東北方的小城蓋咨海德(Gateshead)的近郊,有這麼一座鋼鐵大雕塑,名喚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身高二十公尺翼展五十四公尺,轟炸機似地佇立在幹道旁的草原上。我去拜訪祂那一天,天色一陣灰濛濛一陣青藍,前前後後半小時只有三兩遊客,多數時候現場是完全安靜的。而我在祂面前,這樣一座不太解釋自己的大雕像,竟然充滿了壓迫感。

那當下我忍不住要想,這和我們熟悉的天使形象,還真不一樣啊!我們所熟悉的——就算不是金髮白布衣、滿面聖光,至少也是文・溫德斯《欲望之翼》中(或翻拍版《X情人》裡的尼可拉斯凱吉那樣)低眉、愁容,被世界的福禍和對人的疼惜壓得沈重的樣子。背上的一雙翅膀不是輕盈,而是負荷,還因為太貼近人群和人情,讓祂們動了凡心、墜入凡塵,想體驗一次生之溫暖,和死的憾恨蒼涼。

又或者,是《第六感生死緣》和《大家來我家》裡的死神(Angel of Death),前者是一身黑西裝的布萊德彼特,優雅溫文,讓人禁不住要信任他、將性命交付;後者是大白風衣貴氣逼人的維吉妮亞麥德森,在大導演勞勃阿特曼的遺作中,溫婉疼惜著每一個人。向舞台人生告別,向摯友回憶謝幕,這兩位死亡天使的詮釋,不約而同都是不多話的,不知道是對世界了解得太少,還是對生死看得太透?祂們還都是一臉天真的,對生命的色彩/生活的細節充滿好奇。

也或許,天使的形象不一定要是神學的,而是某種純潔和童真。正如九六年版《羅密歐與茱麗葉》裡的克萊兒丹妮絲,第一次見到李奧納多的模樣,那眼神穿透水屏,是碧色的縷縷波光。她祈禱,她許願,她盼望,她笑成星灑的弧線。同樣純粹的純真——讓我偷渡一下,在《花與愛麗絲》片尾蒼井優的獨舞中,我再次見到了,所以當初寫下:偶爾過亮的光線在銀幕上暈染開來,少女腳尖踏在木頭地板上的聲音是清脆的。她的雙手圈出天使翅膀的弧線,她的臉上滿溢著自在與陶醉⋯⋯

還有種天使,是上面這張照片中、及許多歐陸城市都可以看到的,這是泰恩河畔(River Tyne)和蓋咨海德對望的新堡(Newcastle,又譯紐卡索或紐卡斯爾)市中心的雕像,這般在高處守候、甚至君臨的身影,讓我想到不論《開戰時刻》或《黎明昇起》裡,都喜歡站在尖塔、高樓頂端,聆聽俯瞰著他的城市的蝙蝠俠。這樣的超級英雄形象,在新版《蜘蛛人》或神之子《超人再起》中也都可以發現。這是以一介肉身頂住天,看守世人的使命感呢!

最後還有,一種凡人天使的形象,是默默守護著另一個角色的心思,和憐愛目光。那是真正踏實的溫暖。譬如《烈愛風雲》裡,資助著伊森霍克繪畫之路的勞勃狄尼洛,這是他暗自感激著當年的小恩人的方式;譬如《接觸未來》裡的約翰赫特,以一個夢想者的膽識和眼光孤注一擲,送茱蒂佛斯特踏上旅途,為她自己也為全人類、更為赫特的角色探問關於生死的問題,終至能夠不孤獨。

還譬如《天使威士忌》,近來最具巧思的片名之一:「Angel's Share」(天使的那一份)的意涵在片尾成為神來一筆,天使可以來自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最樸直的形象帶來真誠、赤裸裸的溫度。

再回到文首,那一尊座北朝南、為了營造出擁抱(embrace)意象而微微彎折3.5度的北方天使,是在英格蘭(England)的北端,但如果放在英國(UK)整體的地理上看,上頭還有蘇格蘭(Scotland)一大片,這裡說的「北」和祂目光所望的「南」,僅僅是相對概念。祂也不像班雅明的天使是耽望過去、被吹向未來,有著時間的座標和執著的。如今這時代,要守護、守候著某種價值,似乎更多了不知身在何處的焦慮。據說為了承受可能高達時速一百公里的陣風,這座雕像的地基打下了二十一公尺深,這表示咬住這世界的力量、踏實生存不漂流的奢望,其實還大於飛行本身麼?

在一個天使奏不出樂聲,只能茫然看著人世的時代,天使自己的故事往往更是被凝視的。天使不是神,天使只能幫助一點點的人,「天使的眼淚滴落人間,但那幸福終究不夠灑在每個人身上。」如今的我們望向天使,不是羨慕祂們的騰空翱翔,而是在這片風雨厲雲中,對祂們昂然挺立在大地上的勇氣,萬分嚮往。

 

【城市膠卷】
在城市的風景/記憶的靈光/電影的印象的交會處,是這個專欄想要揉合的小小光芒。【城市膠卷】將以照片搭配文字的形式,尋找景致,咀嚼生活,召 喚感觸,或許能記下一點屬於你我的經驗和聯想。願能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目光觀看生活周遭;而如果,還能夠因此介紹你認識幾部不知道的電影,那更是再好不過 了。

 

【張硯拓】
1982 年次,曾任資訊軟體工程師、產品企劃師,現嘗試寫作。經營部落格
【時光之硯】多年,文章以電影心得為主;信仰:「美好的回憶就是我的神。」

#城市膠卷 #張硯拓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硯拓
攝影張硯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