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成一棵樹,專訪鄭麗君:我們可以留在自己的土地上,說自己的故事
十年來,BIOS monthly 以創作文化為核心,持續發展多元深度的線上內容,深入且兼具視覺美感的人物專訪有幸受到讀者喜愛,成為招牌欄目。2021 年末,我們精選站內訪問,集結為《Wrinkles —— BIOS monthly 專訪選集 2021》,全書收錄 15 篇專訪、新增 2021 年再訪內容,並邀集受訪者親自註解訪問後的生活變化與領悟。
本篇專訪即為書中收錄篇章,全文精裝典藏現正販售中 ➤➤ 點此購買
「我覺得我上輩子是一棵樹。」
鄭麗君抬頭望著華山草皮比鄰而居的樹群,一旁的幕僚與編輯團隊掐著時間匆忙,她則有自己的靜心。
她說喜歡樹的安靜而強壯,接著繼續細數台灣樹與歐洲樹的差別,氣候、濕度、季節、顏色,在自然的紋理辨識哲學。說自己上輩子是一棵樹,其實是看見了樹的和平:「你看它成長的時候,如果遇到別人的枝葉,會禮讓共存,一邊給別人空間生長,一邊持續往上尋找陽光。」
擔任文化部長三年來,她的好口碑也可依循此脈絡。訪談間她說了幾次:「歷史不是一個人往前走一百步,是能夠結合一百個人往前走一步。」幕僚一旁偷笑:她真的很愛這句。今年一月初民進黨內閣為敗選總辭,鄭麗君卻被民間自發性的連署留了下來。她有謙懷特質,想法遼闊、實踐不懈,卻不邀功,與一百個人前行,不可能沒有枝葉碰撞折損,但她用心維繫樹與樹的恭讓,持續仰望追尋有光的地方。
|
青春的硬刺
成長路上,她就是一棵自給自足的樹。小學五年級後,鄭麗君一路當班長,「我也覺得奇怪為什麼是我?我的個性比較獨來獨往,以前就喜歡一個人打球、看書,很早就自己一個人看電影。」鄭麗君慣性與人保持間隙,那就不輕易因他人評價而挫敗。
高中時,她一邊讀著一本本哲學書,也翻閱她承襲父母的黨外雜誌,有些是同學間流傳的影印本,對 228 事件與民主化運動有模糊的認知。1986 年 5 月 19 日,學校通知提早下課,她從北一女的校園走出來:「太棒啦!學校說下午會有暴民暴動,我就想去看看,什麼是集會遊行。」她站在人群圍繞的龍山寺,彷彿看見了一個新的世界。訴求解嚴的 519 運動是將鄭麗君推往社運的第一個現場:「我第一次見證到,原來這真的是《楚門的世界》,外面有一個真實的世界,需要我們自己去了解。」
高三那年鄭麗君考上台大土木系,還沒註冊,就被台大學運社團 call 去發傳單。其實她也沒門路,就是朋友推薦給學長姐:「我有個朋友好像很適合。」鄭麗君接了電話沒想太多就去了。大學開始參與代聯會、認識大陸社的林佳龍、鍾佳濱、鄭文燦、范雲,結果她的大學幾乎都在社團裡渡過。大一剛進校園時,台大土木是很熱門的科系,系所裡流傳,土木人的口袋掏出來,都是從億起跳的。鄭麗君當下決定轉系。「我父母也不贊成,土木系可以確保收入,哲學系就不知道以後的職業是什麼。」
她一直是先斬後奏類型,也可以說,她在成長路上,本來就不是那麼一般的孩子。當年那個看起來像乖乖牌的女生,上學時會為了不穿裙子,比糾察隊還早到學校,「我因為不穿裙子付出很大的代價,有時候要坐計程車⋯⋯零用錢都花在這了。」在耳上三公分、指甲、儀容都加倍嚴格的年代,鄭麗君抵抗規訓的傲氣似乎也成了一種身體記憶,以前高中每個禮拜一都要穿軍訓服、夾髮夾,高腰緊身,勒得她喘不過氣。長大後也排斥高腰與裙裝,心底像有一張性別與主體拉扯的網。
|
我們發現鄭麗君不喜拍照,她誠實:「會扭捏,我就有種怪怪的⋯⋯,我很奇怪,不喜歡人家關注我的外表,二十幾歲吃素以後,好像有好一點。」鄭麗君看上去無疑是草食女,但顯微鏡下看,植物也有自己的硬刺軟毛。
她想想,那時候的反叛,更像刻意尋找與塑造自己。獨行俠走進社運,比起說跟人群近一點,較像和公眾近一點。現在鄭麗君去想「自己」是什麼:「李登輝講『不是我的我』,是比較偉大,那是一個奉獻於政治社會國家的大我。我也覺得,我有個『不是我的我』,參與公共事務,有一個大家認知的鄭麗君,但在我內心,我還是有一個自己的鄭麗君。」⋯⋯
◤ 帶讀者看見無數創作者 B-Sides 的台灣媒體,第一本專訪精選集 ◢
收錄受訪者
音樂影像導演・郭佩萱|導演・黃信堯|演員・巫建和|設計師・洪彰聯|《新活水》總編輯、作家・黃麗群|YouTuber・反正我很閒|Podcaster・百靈果 News| 《報導者》副總編輯、記者・劉致昕|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樂團・珂拉琪|攝影師・周墨|音樂製作人・黃宣|設計師・林小乙|作家・張亦絢|寫作者・前午場酒店小姐・少女A
- 全新再訪|訪問做完了,然後呢?我們再度聯繫訪後半年到數年後的受訪者,聽他們再談自身的訪後境遇。初訪時曾想像的未來或尚未解答的探問,如今是什麼模樣?
- 親身回望|如果可以親筆修改一篇關於自己的訪問,你會如何下筆?本書提供收錄受訪者修改、註解專訪文章的權利,並將修改與原文一併保留,展示此刻與訪問當時受訪者心靈的錯動與輻合。
- 職人特輯|「Sprinkles ——現場一百答(不是專訪心法)」邀請在台灣編輯.攝影.企劃・訪問領域深入經營的執業者,收錄「對自己影響最深的訪問」、「被要求修圖最離奇的地方」等十五問一百答。
- 精裝收藏|設計師莊皓操刀精裝全彩裝幀,以皮紋荔采紙暗示時間的壓刻與皺摺,如同歲月的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