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很熟嗎|煲水新聞、床下底吹喇叭是什麼意思?廣東話諺語與其危機

港台很熟嗎|煲水新聞、床下底吹喇叭是什麼意思?廣東話諺語與其危機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3.07.2020

香港台灣,台灣香港,越來越常被一起提及的我們,兩地民眾是否真的對彼此有更深一層了解呢?BIOS monthly 「港台很熟嗎」企劃,邀請台港兩地 YouTuber:哈哈台的金童孫女欸你這週要幹嘛狄達AV IN TAIWAN,互相以台港獨特文化出題考驗彼此,並必須在限制中完成挑戰!

而在每一個挑戰背後,其實都隱藏了港台文化脈絡的一段故事。

受過基本語文教育者,大抵皆能操作一套書面語,或至少能分清楚口語和寫作的語言存在差異。書面語又稱文言,口語又稱白話,兩者分屬不同系統,真正能夠我手寫我口的機會其實並不多。比如常見的法律判決書、公文,就跟日常口語判若雲泥,而考試作文若以生活用語為之,老師也往往會批註「太口語」的評語,所以口語常用的「很衰」在作文中會很自然被替換成「運氣差」。

書面語、口語兩套系統的差異,在香港粵語(以下簡稱廣東話)中特別明顯。香港所在之處,古來稱為南蠻,有自己的文化,語言也與中原一帶存在差異,本非「中國」(古時為地理名稱,指中原,後引申出文化正統的意義)的一部份。尤其自開港通商以後,各國商人南來北往,新興文化及詞彙交流日盛,加以英國殖民以後,由於英文詞彙及語法的影響,導致廣東話與普通話之間產生更巨大的差異。

這個現象從廣東話熟語(phraseology)即可明白看出。熟語屬口語系統,具有約定成俗、與時俱進的特色,特別是帶有強烈的語意變異性,即詞彙意義往往非由字面所有語素相加而成,而是經由比喻、引申、聯想、概括的過程,產生其意涵所指。如廣東話「大姨媽」指月經,「擦鞋」指逢迎奉承,「鵪鶉」指人懦弱膽小,都非從字面意義即能理解。「食皇家飯」指坐牢,「的士」指計程車(taxi),顯然受到英國殖民文化影響。至於「煲冬瓜」諧音「普通話」、「茶煲」諧音英文麻煩(trouble),則為廣東話語音脈絡的產物。

在廣東話熟語之中,與日常生活、常民文化更為貼近,且更加活潑生動者,自然要屬「諺語」。「床下底吹喇叭」指人在床板下狹窄的空間中吹喇叭,無法發揮聲量,借此表達人說話「低聲下氣」之意。同樣取床底「狹窄空間」為語素的諺語還有「床下底破柴」,因無法做砍柴一類的大動作,以此指「碰壁」;「床下底放紙鷂(風箏)」,以風箏再怎樣也飛不高,借指「高度有限」;「床下底踢毽」,以每個人能踢的高度都一樣,表示「不分高低」。

延伸閱讀
IMAGE
唱歌也會被捕,台語禁歌年代
1979年黨外人士發起運動,要求國家命運由人民自決,是為「美麗島事件」。當時,活動參與者邱垂貞只因在現場演唱了〈雨夜花〉、〈望春風〉、〈補破網〉等台語歌,便遭判五年刑期。

諺語除了以形象化的方式表達抽象意涵以外,也常借用生活常見之物造語。古時香港雖為化外之地,但在商業活動興起以後,人們對生活便講究起來,對飲食更有一番堅持,其中以熬粥、燉湯最具特色。熬粥燉湯少不了燉煮的容器——煲,也就是華語中的鍋。我們說以鍋燉湯、熬粥,廣東話卻直接將煲字當動詞用,說「煲湯」、「煲粥」,可見「煲」在香港日常生活中所佔的份量為重中之重,因此以「煲」形成的諺語也不勝枚舉。

如「十個沙煲九個蓋」常在借用他人東西、暫時應急的語境中使用[編註 1],道理來自家家戶戶總少不了幾個煲,有煲就有蓋,借物應急便以煲蓋為喻,背後頗有「可別說你沒有喔!」的意思。香港煲粥講究水米比例,對於成品的要求不同於台灣常見的「稀飯」或「湯飯」水米分離,必得長時間熬煮成漿,如清代袁枚《隨園食單》所言:「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亦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其費時費工的熬煮過程,也就成為許多諺語的基底。如「煲電話粥」指人長時間講電話,「煲煙」指人長時間抽煙,「煲碟」指電影(碟片)馬拉松,「煲燶粥」則指人費了心思做事情卻搞砸了,如把粥煮糊了一般白費工夫。

「煲」除了引申「必備」和「費時費力」之意,也大量出現在各方面諺語中。如將天天使用的煲懸而不用,表示無米可煮,故以「吊沙煲」比喻「斷炊」。而熬粥燉湯需講求食材配料,「煲水」定是烏有之事,故借指編造新聞,又可作「煲水新聞」。撲克牌遊戲二十一點超過點數,稱作「爆煲」。隱私被揭露,稱作「穿煲」。這些諺語的意思都與「煲」需上蓋、密封、掌握食材、花費長時間控火候的生活常識有關,再經過引申、轉喻等語意變異的過程而成。甚至感情破裂可作「掟煲」,頗有華語「砸鍋」的意思;相反地,修復感情則作「箍煲」。

港台很熟嗎,欸你這週要幹嘛

港台很熟嗎,欸你這週要幹嘛

在讀字書店挑戰粵語諺語配對的 Shine(左)與 Ariel。

除飲食文化以外,香港老一輩的生活娛樂,也如今日台灣公園所見情況一般,與象棋息息相關,故由之而來的諺語也不少見。如「飛象過河」涉及象棋規則,「象」字棋不像「馬」、「車」、「卒」一樣能跨過對峙雙方間的楚河,故「飛象過河」指的是做事離譜,不守規矩,也常在一家人圍桌吃飯時,小孩子夾菜手伸很遠的情境用上這句。同樣依據象棋規則,「馬走日,象走田」,當事情緊急而採取特殊辦法時,便稱作「事急馬行田」;「車」是象棋中的利器,棋局中「車」被對方吃掉是大事,故每勸人不要太貪、當留點餘地時,便說「食人只車」。

僅僅從這些諺語,就能窺見香港生活與文化的一頁風景,是故如諺語一般貼近日常生活的熟語,往往具有相對限制的地域性與時間性。也就是說,這些用語只能在特定的語言群落(language community)中流通,對話者彼此具有相近的生活習慣與歷史記憶,才有使用這些語言溝通的默契。反之,書面語的功能是在更廣大的區域裡交流溝通使用,與口語的日常使用功能自然大不相同。

語言記錄了生活,也承載著文化,當我們熟練使用一種語言時,其實也在使用這種語言的思維方式認識世界,甚至建立自我認同。1997 年,香港回歸中國之初,港式中文的問題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關注。畢竟口語使用日久,不免浸透書面語,香港書面語與中國標準書面語的差距,迫使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逐步推動「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以下簡稱「普教中」)的教育措施。

論及語言文化的傳承與保存,教育、同儕及媒體的綜合影響更甚於家庭。二十幾年來,「普教中」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不斷在香港推廣。在學校,教師用以教學的語言會樹立權威。香港回歸之後,不少中國省份人口移入香港,漸漸在香港落地生根,許多企業也紛紛進駐香港,因著與內地生溝通的需求,以及升學、就業的考量,不少學校配合政府教授普通話。加上政策經費的補助,不少學校趁勢打著「普教中」的招牌招攬學生就讀,家長以功利主義考量,也樂於將孩子送進這些學校。

早在 2010 年,廣州粵語保衛人士在地鐵江南西站發起了抗議活動,原因是九〇年代後出生的廣州學生,從小在學校學的就是普通話。媒體的改變更使情況惡化,如 2016 年廣東台《正點報導》全面改以普通話播報新聞,到了 2018 年,廣東台除了深夜的一檔重播節目以外,其他節目一律以普通話製作。中國政府的語言政策,導致廣東話母語者在這一代大量流失。

但「普教中」這個議題,似乎不像香港在 2014 年抗議「國民教育」一般受人關注。究其原因,「國民教育」的爭議在於將愛國(中國)思想結合德性教育,是堂而皇之的政治洗腦,容易吸引大量反對意見;但「普教中」卻包裹著升學就業的功利主義思想,人們或許便忽略了語言與政治背後的密切關係。

港台很熟嗎,欸你這週要幹嘛

關於語言教育與政治認同的關係,台灣早有前車之鑑。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施行戒嚴,同時大力實行「國語運動」。五〇年代起,國民學校即禁止說方言,透過各種糾察、獎懲辦法的訂定,樹立各種「我要說國語,不說方言」的標語,將愛國與說國語畫上等號,也將說方言貼上「壞學生」的道德標籤。六〇年代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推動與「國語運動」合流,一方面建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孔」到「國父」、「蔣公」的道統系譜,同時對「說國語」與「傳承中華文化」進行連結,並推動台灣戶籍加註中國祖籍,迫使台灣人正式「認祖歸宗」。

在媒體方面,政府大量查禁方言歌曲,並大幅壓縮電視台播放方言歌曲、節目的時段,1972 年開始,甚至規定一天只有 2 個時段各 30 分鐘可以播放台語連續劇[編註 2],並規定歌手需學習愛國歌曲,且通過考核才能取得歌星證。電影方面,則以政策綁票的方式,鼓勵國語電影的製作,「金馬獎」更是獨厚國語電影,變相壓縮台語電影的生存空間。中國國民黨在教育、媒體、流行文化多方管道的控制下,成功打壓了方言,也大幅抹消了新一代方言母語者的形成。

語言、文化與政治、權力的關係如此密切,台灣的歷史或可作為香港的借鑑。作為語言教育的「普教中」,與作為政治洗腦工程的「國民教育」,兩者之間的距離或許並不那麼遙遠。

延伸閱讀
IMAGE
香港「高登討論區」曾於 2003 年至 2005 年之間,施行著名的「粗口 filter」,只要網友鍵入髒話,系統將會主動替換成特定對應字詞。如「屌你老母」會被系統過濾成「Hi, Auntie」⋯⋯

儘管語言有其自然的新陳代謝,隨著生活環境與產業的變遷,許多保留在諺語中的文化,會隨著時間成為歷史的遺跡,但歷史記憶正是日常生活運作無聲的背景,也是文化認同的基礎。2014 年,香港插畫家阿塗創作《大港粵諺語》,以圖像的方式陳列 81 個廣東話諺語,並表明創作動機:「弘揚嶺南文化,捍衛廣東話」。確實,這些諺語對八〇、九〇年代後出生的香港讀者而言,或許都已是陌生的事物,但也正因如此,挽救廣東話文化的聲浪也不斷出現。

香港近年社會運動現場,每每藉由合唱 Beyond 樂團的〈海闊天空〉,表達追求自由與理想的無懼,這都顯示出語言與政治認同的一體兩面。所以捍衛母語,也就是捍衛一個文化的生存空間。十年前,廣州的粵語保衛戰,彷彿預言了香港的現在進行式,而香港現在就站在十字路口上。

那麼,會不會有那麼一天,香港的年輕人,再也不會唱〈海闊天空〉了呢?

 

編註 1|經原作者與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退休教授馮藝超確認。惟本釋義與香港「廣府話小研究」網站「十個沙煲九個蓋:demand out numbers supply; not enough」之釋義不同,編註中將兩種釋義並陳。
編註 2|1972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文化局致函三家電視台:「自本月七日起,減少方言節目時間,閩南語節目每天每台不得超過一小時,分兩次播出,午後及晚間各播一次,惟晚間六點半後的電視黃金時間內,閩南語節目限由一台播映,依台視、中視、華視三台順輪流。」管仁健:「文化局每晚均派員監看,三台每晚六點半到九點半的『黃金時間』內,台語節目播映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並且要分為兩個單元;每單元包括廣告在內,不得超過三十分鐘;兩個單元之間,必須以其他國語節目間隔,避免觀眾連續收看。」

 

【莊勝涵】

相信星座,但我的星座命盤很亂,自己也看不懂。


【港台很熟嗎】

鑲嵌於台語中的台灣殖民身世:外來語|BIOS monthly ╳ 狄達 CLS 什麼意思?從一段香港論壇禁言史談起|BIOS monthly ╳ 哈哈台金童孫女
台語禁歌史:唱歌也會被捕,站在極權政府那邊的人還記得嗎?|BIOS monthly  ╳ AV IN TAIWAN
煲水新聞、床下底吹喇叭是什麼意思?廣東話諺語與其危機|BIOS monthly ╳ 欸你這週要幹嘛

 

諺語配對參考釋義

影音中的諺語題目,出自 2014 年 2 月香港《熱血時報》上刊載畫家阿塗的畫作〈大粵港諺語圖〉中隱藏的諺語,後由「廣府話小研究」網站所整理的諺語釋義:

企喺城樓睇馬打交
To watch a horse fight from the top of a fort.
看熱鬧;隔岸觀火。

牛唔飲水唔撳得牛頭低
If someone is unwilling to do something, it is not possible to force them; 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
強摘的瓜不甜。

捉到鹿唔識脫角
To be unable to make best use of an opportunity.
坐失良機。

風扇底傾偈
Saying something rude upon others’ mistakes or misfortune, inconsiderate to others’ feeling.
說風涼話。

飛象過河
To break a rule; To reach across the table for food.
離譜,或用於描述橫跨餐桌取食的行為。

冇鞋挽屐走
To withdraw hurriedly from an awkward situation.
避之唯恐不及;走為上策。

黑狗偷食,白狗當災
Somebody benefits by their wrongdoing, while another person gets the blame.
揹黑鍋。

畫隻耳上牆
Words treated as unimportant, advice that is ignored.
當耳邊風。

呃鬼食豆腐
To lure someone into a trap, to trick someone; Used to express scepticism or disbelief, “you’re kidding me!”
誇大不實;騙鬼啊。

床下底吹喇叭
Blowing a horn under the bed, implying speaking at a kowtow position in a begging / humble tone.
低聲下氣。

豬乸會上樹
When pigs fly.
太陽打西邊升起。

十個沙煲九個蓋
demand out numbers supply; not enough.
拆東牆補西牆。

甩繩馬騮
A very naughty child; Someone no longer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ir superior or guardian.
脫韁野馬。

鬼食泥
to slur your words.
含糊不清。

食拖鞋飯
Used to describe a man who is supported by a woman, i.e. he can keep his slippers on, because he doesn’t have to work; a man who sponges off a woman.
吃軟飯。

#港台很熟嗎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專題統籌蕭詒徽
撰稿莊勝涵
攝影鄭鴻倩・紅花 bigredflower
髮妝Niki
動態導演・攝影・剪接・後期電光影裡影業 陳貞文
設計・後期協力郝御翔
場地協力讀字書店
責任編輯蕭詒徽
特別感謝欸你這週要幹嘛、讀字書店店長 正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