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城市組成的基本元素:建築物背後的意義

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城市組成的基本元素:建築物背後的意義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5.03.2016

Thomas Heatherwick 的作品多采多姿又饒富趣味,最大的原因是 Heatherwick 的教育背景幾乎就是養成他跨領域思考的絕佳訓練。出生在倫敦的他,先在曼徹斯特理工大學(Manchester Polytechnic)修習 3D 設計,後來又進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age of Art),修習家具設計碩士課程,致力於製造過程和材料的創新。在 24 歲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以後,Heatherwick 朝著讓每件單一作品結合建築、設計與雕塑之特色的目標前進,因此,他的建築作品往往帶著強烈建築語彙、獨特的設計感以及雕塑作品的優雅豎立在我們的面前。

在人類文明開始發展的時候,建築設計也成為每個文化所有的獨特符號。除了替居住者帶來庇護與生活空間外,也成為每個文明在不同時期的歷史指標與代表性。而建築的型態也相當多種,除了單純的「屋子」以外,橋樑、暫時性展覽館與大型裝置,都能被列在「建築」定義之下。正因為 Thomas Heatherwick 跨領域的思考模式非常有趣,因此總是能設計出既靈活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作品。

● 捲動橋 Rolling Bridge(2002)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因為「捲動橋」的設計,而使 Heatherwick 的知名度大開、引起世人的關注。這座橋的設計本來是倫敦帕丁頓盆地(Paddington Basin)重建計畫中的一個環節。帕丁頓盆地重建計畫是要將該地發展成一個集住家、商店與辦公大樓的景觀圈,而整體計畫中有三座人形步橋要委外設計建造,「捲動橋」的所在之地正好橫跨主運河的一處小灣口,橋身必須要有可以開啟、使船隻通過的功能。

英國過去在開闔橋的設計上已經累積了相當驚人的結構策略經驗。多數已經存在的開闔橋都是採用水平旋轉或傾斜橋體的開闔機制;最有名的倫敦橋,則是像彈珠台上擋板般的開闔模式。Heatherwick 對於過去多數以「斷開」機制所設計出的開闔橋一直有一些特別的想法,他也在思考要如何用「讓路」機制取代「斷開」機制。於是最後的設計構想是讓橋身自己可以捲起來、直到橋的兩端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圓形為止。這是一個簡單又輕盈的設計,當橋被「收起來」的時候,並不會留下任何支架或是結構。同時,為了讓這座像是有生命的橋融入當地建築紋理,Heatherwick 也採用沒有爭議的灰漆軟鋼、不鏽鋼索以及木造橋面及鋁線。

這座橋平時都是平躺橫亙在運河上,分成八節的橋面擁有設有液壓油缸的垂直欄杆。當液壓啟動的時候非常安靜,幾乎讓人感覺不到橋正在運作,與過去的開闔橋相比是進步了許多。由於液壓油缸與欄杆的接合機制非常獨特,這座猶如恐龍骨骼般的捲動橋在當時便引起各界熱烈討論,悄悄讓路的特質也驚艷了市民。

● 東岸咖啡廳 East Beach Café (2005)

英格蘭南岸海濱區本來是 19 世紀以來的熱門海濱度假勝地,然而,在多數國民越來越能夠負擔國外旅遊旅費的今天,海濱城本來熱鬧沸騰的氣氛竟漸漸沒落了。Thomas Heatherwick 就承接了一個在南岸海濱小漢普頓設計一間咖啡廳來取代原本販賣漢堡、薯條的小速食亭。基地本身是一塊狹長的土地,前方為過去車水馬龍的海濱步道;後方則是不能蓋建築物的高壓下水管道。因此,這座咖啡廳在完成後會是細細窄窄的一間店。Heatherwick 也為毫無遮蔽的基地感到憂心,不過又得顧及遊客想要賞景的心情,不得不仔細思考究竟這兩個條件要如何同時成立。

Heatherwick 認為應該要能夠創造出一座同時具有庇護與有利遠眺兩種功能的建築物,讓遊客的背後有堅實的東西可以倚靠、放鬆,眼前則是一片透明,可以將海景盡收眼底。最後工作室仔細觀察英國岸邊的特質:潮溼的鵝卵石、糾結的海藻、碎木片以及破舊的漂流物,Heatherwick 決定利用英國海灘的天然紋理與豐富性作為設計靈感來源。同時,他也想要挑戰多年來英國建築所受到的束縛──「新建築必須與舊建築的風格要能相呼應」,這個老掉牙的教條。小漢普頓地區面海的第一排建築物是連棟式的老建築,然而,咖啡店離海岸似乎更近,因此 Heatherwick 更堅定地確定這個設計必須要順應大自然與海岸,重新成為海濱地區的新寵兒!設計方案的最終樣貌是一個由波型鋼條構製成的金屬外殼,搭配上清透的落地窗。因為顧慮到日光紫外線決定加裝捲簾,而設計師又花了一番心思,將捲簾藏在形狀不規則的金屬建築物內,使咖啡店的立面外觀不致於顯得太突兀。

在東岸咖啡廳開幕以後,引來洶湧的人潮,總是大排長龍。這間海濱咖啡廳現在不僅僅服務當地的忠實客戶,高品質的現代烹飪技巧也吸引了來自英國各地的遊客,成為新的觀光景點。

● 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種子聖殿(2007)

《新世代英倫創造: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展覽中最引起大家關注的,莫過於「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種子聖殿」這個作品了!這座建築物相當特別,遠遠看有點像是一顆蒲公英花的種子團。2010 年在上海舉辦的上海世界博覽會是有史以來規模最驚人的一次,設計超過兩百個不同的國家館,Heatherwick 的設計工作室正是透過競圖得到設計英國館的機會。

榮獲此殊榮的 Heatherwick,不否定這座建築物必須要能展現英國強大的經濟實力、產業的輝煌發展、文化的多元性等「訊息」。Heatherwick更亟欲創造一件強而有力的作品,令預估會到上海參觀的 7000 萬人感到驚艷、難忘。上海世界博覽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標語,鎖定城市的未來作為主題。Heatherwick 則以城市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作為凸顯英國館的設計靈魂主軸。將英國館分為「焦點物件」與「空間」兩個部分,如此一來,不但有效掌控預算也能集中資源在焦點物件上。既然探討的是「自然」,那麼很多人便聯想到植物;多數的人一般會想起植物美麗的花朵與充滿生命力的葉子,鮮少人會記得每種植物的種子是什麼模樣。種子,同時也是生命的起源,擁有著筆墨難以形容的重要性。 Heatherwick 想起倫敦丘園一直持續著「千禧種子銀行」的計畫,這個計畫的目標是蒐集並保存全球 25% 的野生植物種子,等到有急需之時,也許還能拯救整個星球。對於這個計畫,多數人只有耳聞,卻從沒有親眼看見的機會,於是 Heatherwick 決定讓英國館成為一個「展示種子」的機會,讓世界各地的人看看這項計畫。

而英國館的外觀,Heatherwick 則是想要製造出一座有會「隨風搖曳」錯覺的建築。這座即將展示種子的種子聖殿由一個 15 公尺寬、10 公尺高的大盒子構成,盒子上裝有六萬根銀色觸鬚從建築物的每個表面伸展而出,這些觸鬚也將建築物本身抬高到半空中,形成六層樓高的結構體。這些神奇的觸鬚,其實都是壓克力稈,每一根長達 7.5 公尺,他們穿過建築方盒子的外觀延伸到內部,形成一個表面起伏、波動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的每一根壓克力觸鬚尖端,都放著種子,總共有 25 萬顆的種子!

種子聖殿外則都鋪上了灰色人工草皮方便參觀者或坐或站,仔細觀察英國館。種子聖殿的建造時間為期一年,最關鍵的事件就是「千禧種子銀行」同意提出 25 萬顆種子供設計工作室使用,當設計師們得知這個消息時都相當雀躍。種子內部的空間就像是一個隱密、涼爽又微涼的洞穴,當日光照射在英國館上時,光線會透過透明壓克力映照出種子的輪廓,同時會映出平靜、溫暖的光質,帶出莊嚴肅穆的氣氛。在種子聖殿中的分分秒秒光影變化甚鉅,參觀者可以輕易追蹤太陽的運動、辨認雲朵或鳥兒從高空掠過時的陰影⋯⋯。

Heatherwick 透過這個作品達成了「只要走入英國館,你就來到全上海最具生物多樣性的地方」之目標。而猶如蒲公英般的外觀,也隱隱帶出「吹蒲公英許願」的聯想,替這座不簡單的暫時性建築注入了極出色的象徵意義。最後當然也不負眾望,在上海世博結束的兩週前得到世博展館設計金獎!

#Heatherwick #海澤維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顧庭歡
圖片提供Heatherwick Studio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