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生活中的趣味機能設計:日常物件的訊息

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生活中的趣味機能設計:日常物件的訊息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5.03.2016

在前兩篇文章中選出了幾個 Thomas Heatherwick 具有代表性的大尺度作品,它們的存在有些是為了改善環境、提昇生活水準,有些則是成為某個城市的地標或是成為代表國家的榮譽作品出國參展。但是回歸到 Heatherwick 本身對設計的思維,有的時候小創意就能成就許多生活中的經典;作品尺度並不影響本身的知名度!

我們的日常生活總是需要不同的工具幫助我們更有效率或是更容易地完成不同的任務,靜下心來便會發現這些物件的存在我們早已視為理所當然,完全無法想像沒有它們的日子會是什麼模樣。Thomas Heatherwick 之所以被稱為當代設計奇才,並不是因為他完成了很多不同的作品,主要的原因應該是他將一些看似「理所當然存在」的物件重新賦與了不同的特色,或是利用觀察歸納出更多貼心又一直被忽略的功能,讓新的作品無可取代。

● 拉鍊提包 Zip Bag(2000)

這個提包起初的設計是一個突發式的奇想。當 Heatherwick 與夥伴們發現可以買到一整捆、長達兩百公尺長的拉鍊以後,他們就開始興致勃勃地思考究竟可以用拉鍊做成什麼。當然,Heatherwick 不可能只滿足於將拉鍊安置在運動外套、牛仔褲、或是其他服裝上。他想要挑戰將拉鍊的「應用 CP 值」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將拉鍊當成主要材料來運用、製造出全新的設計作品。

因此,設計工作室的設計師們開始將拉鍊扣環縫在拉鍊上,持續這樣的動作將大量的拉鍊縫在一起以後,出現了一件 3D 物件。而當他們一氣呵成地將拉鍊拉開時,它們則又回歸到原來一條條的拉鍊,當然 3D 物件也隨即消失了。於是,這有點類似「拉鏈 3D 列印機」的手法被持續研究,甚至最後設計師們成功地做出一件拉鍊洋裝、與各式各樣的容器及提袋原形。在一番測試後,只有做成提袋的想法為最佳設計構想。

最後,這個瘋狂但非常有意思的提袋製造方式引起法國精品公司──瓏驤(Longchamp)的興趣,接著就與 Heatherwick一起合作,並製作出新版本的設計。新的設計在一排排拉鍊之間加入了長條型織品,讓新版本的包包多了延展性;也就是說,在拉鍊拉開以後,提袋就會變身成擁有兩倍容量的大提袋。在這個靈感成熟之際,Heatherwick 就請結構工程師完成接下來的任務,透過複雜演算找出最合適此設計的幾何形狀,讓新的提袋能夠完整演繹這個設計,並且同時擁有堅固、不易變形等特點。

這個設計構想本來來自 1993 年的學生實驗產品,已經於 2004 年成功量產、銷售到世界各地,甚至也成為瓏驤公司中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

● 陀螺椅 Spun(2007)

這是一張只要想到、坐上,就會令人綻放笑容的椅子!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在椅子上,無論是吃早餐、面對工作或是令人哈欠連連的會議,我們總是無法離開椅子。然而,這個作品的產出,一開始竟只是因為 Heatherwick 想要測試有無可能利用金屬旋壓造型技術創造出一件「可以讓我們坐在上面的物件」。在正常環境下,金屬旋壓造型技術是為了製作燈罩或是定音鼓之類的物件所發明,因為這個技術製造出來的物件總是完美地對稱、還能做出類似陀螺般的旋轉運動,因此這些條件成為 Heatherwick 對於他的新「椅子」要客服或應用的特色。

這個挑戰被 Heatherwick 具體地提出,他歸納出:這件物品必須是能夠旋轉的對稱形體、無論到哪裡都要是一張椅子、要有椅背、要使人舒適。同時,他也被「如何與地面產生關係」以及「是否會翻倒」這兩個問題給困擾著。最後他花了很多時間了解人體工學與材質,甚至做出了一個全尺寸模型來實驗,經過無數次的測試與微調,他總算找到一個最棒的形狀。接著就是請金屬旋壓技師製做一個鋁制的全尺寸原形。Heatherwick 對於這個原形相當滿意,因為他發現這個成品不但舒適,還出乎他意料地充滿樂趣,讓坐在上面的人可以發揮旋轉、搖動等功能。

Heatherwick 曾提到:「我們製做的陀螺椅,既是工藝品也是量產品……每張椅子都由六塊旋壓金屬部件熔接而成,椅子與地面接觸的地方則覆上皮革保護地面。」接著便與義大利家具製造商馬吉斯合作,發展出另一種回轉成形功法做成聚丙烯塑料版本,這個版本最大的特色就是會留下猶如黑膠唱片上的溝槽在椅子上,非常具有手拉坏陶土罐的感覺。

 

 

● 倫敦巴士 London Bus(2010)

已經回想不起來從什麼時候開始,造型圓潤、有著顯眼鮮紅色外觀的巴士成為「倫敦印象」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這個設計是為了改善 Routemaster 過去替倫敦設計的巴士而產生,老的倫敦巴士於1968年停產,而巴士路線也開始被政府以外包方式開放給私人公司經營,運輸局唯一的要求就是所有新車必須要是紅色。而後來因為法規越來越複雜,巴士的設計也越來越多元、不統一,最後倫敦市長決定委託 Heatherwick 設計自 1968 年以來第一款新倫敦巴士。

Heatherwick 對於新巴士設計有幾個想要突破的目標:過去的巴士設計對於輪椅使用者、推嬰兒車的家長不是太友善,新的設計必須要符合無障礙規範。在巴士停靠時,乘客上下車的時間也將被減至最少,挑戰有效率上下車的極限;Heatherwick 對於這個挑戰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本來只有兩扇門的巴士,改成三個門(新的設計比舊的多出了近三公尺的長度),並且讓階梯減少為兩階,體貼行動不便或是年長的乘客。Heatherwick 也認為必須要能在新的設計上減少能源消耗,這個想法能夠符合環保標準同時也可以維持實惠的乘車價格。

新款巴士與原始 Routemaster 巴士同樣有開放式平台,方便查票員在尖峰時間有足夠空間工作。Heatherwick 設計團隊也透過開發利用電力與柴油產生動能的油電車技術、減輕巴士重量兩項突破,成功地降低百分之四十的耗能達到環保效能目標。但是因為嚴格控管巴士重量,因此大大限制了設計能使用的材料與數量,長達 11 公尺的車身是目前倫敦街頭上出現最長的巴士,因此設計師用圓潤的車頭設計,可以消弭巨大車身帶來的壓迫感。

巴士清透的窗戶開口猶如一條綁在禮物盒上的緞帶,既摩登又吸睛!大量的窗戶使車內明亮度提昇、視覺更為寬闊。巴士內也有兩座向第二層空間延伸的階梯,分別位於車頭與車尾。Heatherwick 在擁有寬敞空間的巴士內發展了一組供兩人分坐、類似小沙發的座椅,簡約明亮的照明配置讓空間質感提昇,這個新的巴士設計完全顛覆了倫敦乘客們的想像,因此大受好評。

● 奧運主火焰 Olympic Cauldron(2012)

奧運一直以來都是飽受矚目、最具人類歷史代表性的國際體育大典,每一回的開幕儀式總是引來大家關注,也成為這個傳承許久典禮最神聖的儀式。然而,在 2012 年 Heatherwick 設計團隊接到倫敦奧運承辦局的委託設計聖火盆的時候,Heatherwick 思考的事情卻是:如何讓每一個參與奧運的國家都一起點燃聖火!

 

這看似不可思議的思考邏輯,來自「只能點燃一次的主火炬,聖火盆也不能再使用」這個潛規則。Heatherwick 感到非常好奇,究竟在奧運以後聖火盆的命運為何?似乎大家總是傾注注意力在烈燄之上而非聖火盆,一旦聖火盆被抽去儀式功能並脫離儀式脈絡,是不是下場也未免有點淒涼、不近人情?因此,Heatherwick 想要設計出一個全新的聖火盆,它擁有超越本身的價值與實體意義。他也注意到體育館越蓋越大,聖火總是顯得離觀眾越來越遠。回歸到 1948 年倫敦第一次舉行奧運的時候,聖火盆其實設置在體育館內,而非上方。Heatherwick 很喜歡這種與觀眾近距離接觸的親密感,於是決定讓 2012 年 7 月份的奧運開幕典禮能夠實踐:204 國都參與、在場中央點火的聖火點燃儀式。

他構想每一個國家都有一位手拿國旗的棋手與拋光銅器(銅器上刻有「某某國 Olympiad London 2012」字樣)的孩童領隊,隨著參賽運動員入場,孩子們也默默地將銅器插入體育館中央的桿子上,接著奧運聖火進入會場,由 7 名年輕運動員跑向體育館中央點燃。在 204 支銅器都點燃的時候,火炬會慢慢升起,形成既壯觀又美好的團結之火,象徵和平集會。而奧運閉幕儀式的時候,這個聖火盆也會再次被開啟,熊熊大火已不復在,火盆則被拆解開來,露出銅器因高溫燃燒後留下的翠綠及多彩的樣貌。待殘奧會舉行的時候,聖火盆也再度復出,裝上新的物件再度點燃。

這個設計猶如一個驚喜,因為在聖火盆點燃之前,八萬名現場觀眾與電視機前面的觀眾都不知道聖火盆確切的位置在哪兒,也不能預知聖火將如何點燃。

#Heatherwick #海澤維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顧庭歡
圖片提供Heatherwick Studio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