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選書|不給蛋糕就搗蛋!款待亡魂的萬聖節蛋糕

十一月選書|不給蛋糕就搗蛋!款待亡魂的萬聖節蛋糕

作者BIOS 選書
日期07.11.2017

編注:本文節錄自《蛋糕裡的文化史》一書。

我們在前一章介紹過許多開始用上香料跟果乾的發酵蛋糕,而這些蛋糕也慢慢跟社交或特殊場合扯上關係,為鞏固友誼跟社區意識出了份力。就以「守夜」(wakes)(註 1)這個早年英國各地用來紀念英國國教(註 2)教區教會(parish church)創立的慶典而言,蛋糕就經常在當中軋上一角。具神職身分的英國詩人勞勃.海瑞克(Robert Herrick)在十七世紀寫過一首詩叫作《守夜》(The Wake),詩裡捕捉了當時聚餐的場面,主要是以第一人稱邀請友人「去參加饗宴/跟其他人一樣,/酥塔與卡士達,奶油跟蛋糕/是威克斯現場還有的零食」。十九世紀的鄉村詩人約翰.克列爾(John Clare)形容了他老家諾威頓郡(Northamptonshire)的村宴,裡頭有賣薑餅的攤販,也有小玩意兒、蝴蝶結跟彩帶可以買。「守夜」就是地區教會的生日,所以除了真的在教會守夜以外,連帶著許多慶祝活動也會一同舉辦,就像勞勃.海瑞克詩裡寫的那樣。

像英國湖區的安布賽德(Ambleside)就會藉此慶祝燈心草收成,畢竟燈心草在過往是重要的農產,可以用來編成籃子等手工藝品。燈心草節的活動包含娛樂小朋友的遊行,之後孩子們還會盡數拿到薑餅(說不定是從鄰鎮格拉斯米爾買來的,畢竟薑餅是那兒的特產,而且格拉斯米爾也有自身慶祝燈心草收成的傳統,時間落在八月初)。每到收成時節,免不了也得吃吃喝喝來慶讚大地的豐饒,當中的菜色包括水果蛋糕、起司蛋糕和蜂蜜蛋糕。這時如果有準媽媽在,那麼就會為她們烘烤傳統的「呻吟蛋糕」(groaning cake),主要是為她們分娩時預備體力(當中的果乾自然是熱量與鐵質的良好來源)。甚至於準媽媽可以自己打蛋來預祝陣痛縮短。等準媽媽晉身新手媽媽,重返教會做禮拜的那天,這蛋糕還會切成一片片分給大家。

到了萬聖節(All Hallows’, All Saints’ Day),你會發現蛋糕還有另一種不同的功能。萬聖節是款待亡魂的日子,那天是十一月一日(俗稱的萬聖節[Halloween]其實是十月三十一日的萬聖節前夕)。萬聖節的傳統食物是摻了香料的「靈魂蛋糕」(soul cake /  soul mass cake),這蛋糕要嘛分送給窮人,由大家共享來紀念死者要嘛發給上門來要蛋糕的小朋友,那是種「不給蛋糕就搗蛋」的概念。有首童謠是這麼唱的:「靈魂蛋糕,靈魂蛋糕/可憐可憐想要靈魂蛋糕的主內兄弟。」禱告、紀念活動(包括吃蛋糕在內)都有讓靈魂早日脫離煉獄的意義。在某些地區,挨家挨戶索討靈魂蛋糕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而且到後來不論拿給小朋友的是零錢銅板、還是其他糖果,名義上都仍說那是「靈魂蛋糕」。就跟蛋糕界不敗「經典款」的熱十字麵包一樣,靈魂蛋糕也烙印著十字圖案,象徵其施捨的意義。

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傳統,像在剛好跟基督教諸靈節(All Souls’ Day)十一月二日同天的「亡者日」(Day of the Dead),墨西哥人會吃「亡者麵包」(pan de muerto),這在美國的西裔社區裡是很常見的習俗(註3)。這些亡者麵包或亡者蛋糕會經常以人骨或骷髏的設計來紀念逝者。每逢中元節,中國與新加坡都會以紅龜粿來招待「好兄弟」。在英國,追思儀式在維多利亞時期臻至藝術的層次,葬禮過後會分送有小天使圖案的蛋糕給親友。荷蘭人會在喪禮上招待酥餅(shortbread),直到十九世紀這個傳統都還風行於美國荷語區域。

註 1|守夜原本是宗教性活動,工業革命後慢慢變成英國藍領一年一度的假期,但如今在英國已大致消失。
註 2|在台灣被稱為聖公會。
註 3|請見Castella, A World of Cake, p. 74.概略介紹了用來哀悼及歡慶生命的蛋糕。

《蛋糕裡的文化史:從家族情感、跨國貿易到社群認同,品嘗最可口的社會文化》

 

 

 

 

 

 

 

作者:艾莉莎‧萊文/著
         鄭煥昇、謝雅文、廖亭雲/譯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7.09.25

#蛋糕 #萬聖節 #文化 #飲食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攝影蔡詩凡
圖片提供行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