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來過的范冰冰:讓他們看見,一張屬於演員而非明星的臉
重新來過。昨晚的第 62 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這句話與范冰冰緊緊扣連。
當《地母》主題曲〈布秧〉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以作詞人身份上台領獎的張吉安導演在感謝劇組成員時,特別停留在這天未能親赴現場的范冰冰,「這首歌是為妳而寫的。我們都相信妳可以重新來過,這首歌送給妳。」
稍晚,當范冰冰自己得到最佳女主角時,張吉安在舞台上撥了電話給她。等待的時間裡,他回憶起范冰冰爭取飾演《地母》的鳳音時,跟著和他回到馬來西亞的吉打老家,親自下田,甚至不小心在田裡跌倒。那時候他問范冰冰:「妳那麼辛苦要爭取這個角色,為什麼?」
而她的回答那麼簡單,卻又那麼深刻——「我想重新來過。」
環大陸拍片
重新來過,是因為這幾年在演員路上幾乎已經無路可走。2018 年的稅務風波,令范冰冰一瞬間從中國炙手可熱的影星成為禁語,儘管官方檯面上從未祭出實際的封殺令,但依然有報導指出范冰冰被限制三年不得拍片,代言中斷、就連已經拍好的電視劇《巴清傳奇》也再次撤檔,上映遙遙無期。1996 年踏入影壇以來幾乎從未斷過的作品年表,從此空白。
空白亦不算真正空白。沒有新戲上映的這幾年,范冰冰的美容品牌 Fan Beauty 是她少數還能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機會,直播帶貨賣面膜,成了影后轉身之後的最新身份。
2022 年,范冰冰參與演出的好萊塢電影《太陽王與人魚:新帝國》和《特工355》上映,前者在 2014 年就已經拍攝完成,後者則是范冰冰在風波之後首部演出的電影,結合潔西卡雀絲坦、潘妮洛普克魯茲、露琵塔尼詠歐和瑪莉詠柯蒂亞等演員,本以為電影上映會是一次重新來過的大好機會,然而電影最終評價慘澹,范冰冰得到的,只有一項金酸莓獎最爛女配角的提名。
但命運終究沒有讓范冰冰等待太久——2023 年,她主演的電影《綠夜》入圍當年柏林影展大觀單元,是她被中國主流影壇封殺 5 年後,首度回到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作品。
《綠夜》由中國導演韓帥執導,影片的產地被標示為香港,故事背景及拍攝地點則都設定在韓國,范冰冰飾演的中國移民在家受韓國丈夫欺負、在外於工作時遇上一位神祕的綠髮女子,壓抑的日復一日於是起了漣漪。片中范冰冰台詞甚少,卸下過往「范爺」的精緻與霸氣,嘗試碰觸角色所身處的邊緣與脆弱。

《綠夜》劇照。《綠夜》由中國導演韓帥執導,范冰冰和韓國演員李周映共同主演,這是范冰冰首度主演女同志電影。
日後許多人將《綠夜》視為她的再起之作,同年范冰冰擔任聖塞巴斯汀影展主競賽評審,距離她以《我不是潘金蓮》在此封后,已經是 7 年之後。當初的為國爭光,如今在中國網友的嘴裡成了嘲諷意味十足的「環大陸拍片」——在中國被封殺,只能卑微地往外尋找機會。
然而撇去高高在上的天朝視角,「環大陸拍片」5 個字背後反射的,是范冰冰作為演員,無論如何都想繼續演戲的堅定意志。出走不是為了求生,而是心有渴望。重新來過的渴望。
如果說在《綠夜》裡還見得到范冰冰的明星光環,這次在《地母》中,或許是從一開始就讓觀眾訝異:范冰冰在哪裡?

《地母》劇照。范冰冰在《地母》中飾演鳳音,白日是在稻田中工作的農婦,夜晚則是為人解降頭的巫師。
為了成為吉打鄉下的農婦鳳音,范冰冰卸下美妝換上特殊化妝,曬黑皮膚,裝上假鼻子,幾乎與過去判若兩人。而在外表之外,她在接受《The Hollywood Reporter》訪問時提到,自己在開拍前提早好幾個月先到了吉打州,與當地的農民一起每日插秧放牛,腳踏實地地踩在水稻田裡。
更大的挑戰還有語言,山東出生的她對馬來西亞方言一概不通,更何況片中多種語言夾雜,練習台詞像是從零開始學外語,靠著張吉安錄給她的台詞音檔,每隔幾天兩人就用視訊通話練習。如此過了三四個月,到最後上戲,她完全不需要帶劇本。
金馬頒獎台上,范冰冰透過手機說,張吉安曾經問過她:妳願不願意讓我摧毀妳的臉?
《地母》和張吉安不只摧毀她的臉,更替她重建了另一張臉。那是一張屬於演員而非明星的臉。
還有追求
早在 16 歲那年演出《還珠格格》裡的金鎖,范冰冰的臉就成了華語影壇裡最家喻戶曉的一張臉。之後以馮小剛的電影《手機》一次在金雞獎、華表獎和百花獎中被提名甚至獲獎時,她也不過 23 歲。
在那之後許多年,范冰冰的臉往往大過她的戲,電影和電視劇演出不斷,評價未必都出眾,甚至有時被認為落於俗套。然而那些年裡范冰冰的戲路,也曾想過要放下那張臉。
2007 年,范冰冰與導演李玉開啟第一次的合作,《蘋果》中她飾演在洗腳城工作的按摩師劉蘋果,與洗窗工人丈夫安坤搬到北京謀生,卻被老闆林東強暴懷孕。

《蘋果》劇照。《蘋果》為范冰冰和李玉首度合作,范冰冰在影片中飾演按摩師劉蘋果。
即使只是初次合作,李玉立刻看見范冰冰對於表演而非星光的渴望,《蘋果》裡范冰冰素著一張臉,散發著李玉口中「她身上沒有被挖掘出來的那種黑暗的力量」,她甚至以「巔峰之作」形容范冰冰的表演。
《蘋果》在當年入圍柏林影展主競賽,是范冰冰生涯第一部入圍歐洲三大影展的作品,原以為那樣摧枯拉朽的演出可以為她帶來表演上的獎項肯定,然而片中的全裸與賭博場面,被廣電總局祭出禁映處份,那年影片回到中國,沒有任何光環加身。李玉後來說,她欠范冰冰一座影后。
從《蘋果》開始,范冰冰與李玉一共有 4 次合作,在她的鏡頭裡,范冰冰永遠只是角色,而非明星。當中另一次令影迷印象深刻的,還有《觀音山》裡的南風。
南風是一位在酒吧駐唱的高考落榜生,與同樣沒考上大學的朋友租了常姐的房,起初與這位退休京劇演員處處產生摩擦,後來看見了她難以化開的傷。
《觀音山》維持著李玉一貫的寫實質地,使用大量的自然光與手持攝影,敘事交錯,絕非商業上能輕易入口的作品。卻是這樣的作品,讓范冰冰拿下了東京影展的影后寶座。

《觀音山》劇照。《觀音山》為范冰冰和李玉二度合作,電影入圍當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張艾嘉),范冰冰則奪下東京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只是不管對被封殺的范冰冰、或是現下的中國影壇,那樣的電影都已是少有。2025 年,范冰冰睽違 15 年再次以《地母》重回東京影展,在接受《The Hollywood Reporter》訪問時,她說到今日的中國電影題材缺乏多樣性,觀眾的目光從大銀幕轉向手機裡的一分鐘短劇,今年 10 月的中國電影票房,甚至比 2014 年的同期還要低。
商業電影尚且如此,更何況藝術電影。「當然,中國仍然有人在拍藝術電影,但越來越難了。經濟情勢嚴峻,票房收入往往難以覆蓋成本。像賈樟柯和張律這樣的導演固然優秀,但許多年輕的第六代、第七代電影人也非常需要真正的支持。」
而一個想要好好演戲的演員,也會需要一部好電影的支持。
「作為一名來自中國的電影人,我期待在未來能有更多突破,並且傳遞更多的價值,與更深刻的意義。」重回金馬獎的舞台,范冰冰在感言裡也寄語還在那樣的困乏環境裡的中國電影同行,「在光影中持續前行。」
在那一片沒有光的土地,范冰冰選擇為自己點亮燈光。


